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作者:更新日期:2016-05-18 16:04:55来源:人民网
今年应届毕业生逾1200万人创新高“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5月6日,国务院总理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目前,中国经济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出现下降。对今年毕业的1200多万应届毕业生来说,如何保证他们平稳实现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那么,毕业生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都发生过什么故事?个中酸甜苦辣谁人知晓?
农科生就业不容易
孙立鑫 宁夏大学农学院蔬菜学专业毕业生
早在今年2月,我就已经与一家搞园林绿化的公司签订了合同。像我这样的毕业生,找到好工作的,应该还有不少。
目前我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来说,能在银川站住脚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我们这届的蔬菜学研究生班一共有5个学生,虽然目前只有我就业了,其他的4位同学却并不羡慕。他们都在等待事业单位的招考,不愿意进企业。不过,事业单位恐怕也不是那么好进的。现在工作机会特别是农业对口的工作机会还是不少的,关键看能不能吃下苦。
就我个人而言,就业之路还是挺曲折的。我本科毕业后,觉得学历再高点,可能就业会容易一些,选择也多一些。所以我选择了继续深造读研,在网上以及招聘会上广投简历之后,我发现农学院的硕士找工作其实并不容易。虽然我们农学院的就业率很高,但就业面还是太窄,向心仪的企业投简历都被以专业不对口打了回来。我目前的这份工作就是被拒了六七次后才找到的。我今年已经27岁,高中时复读过两年,所以比其他硕士毕业生大了两岁,这恐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这些年,学校对于学生就业看得很重,特别是农科类的毕业生,每年都有针对农科类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没毕业的时候我就经常去看,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我看到学校官网上公布的数字,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宁夏大学2016届农科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宁夏区内外136家企业参加招聘,为2016届570名毕业生提供了约1600个就业岗位,其中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等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达到了1:5,农科类毕业生成了“香饽饽”,有效解决了农科类毕业生就业面窄的问题。
未来,我相信我们的这一行会越走越宽的。
为了“大城市里一套房”
冯吟秋 南京大学本科生
一开始只是抱着一种考研和找工作“两手抓”的心态去求职,没有参加过任何招聘会,也不懂什么是结构化面试、什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只知道在新闻中,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最初,只要看到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了专业符合的岗位,就没头脑地投一份简历。
第一次收到面试通知是去年9月,当时我还在央视实习,一家省级电视台的农科频道邀请我去参加面试和笔试。虽然顺利通过,但内心深处想要逃离小城市、变身高级白领的想法,拽着我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回京的高铁。
接下来的4个月,我先后投递了六七十份简历,跑遍了全国各大城市,参加了20多场面试和笔试。从银行柜员到企业管培生、从媒体到文员无所不包,以至于被舍友笑称“买遍全国特产”的“考霸”。印象最深的是广州恒大集团总部的招聘,忙忙碌碌半个多月,终于等到去集团总部参加高层复试的机会,最后却因为紧张,导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经过一个学期的奔波和无数次考试,我最终收获了3封录用通知。但面对月薪过万和百万股权待遇时,我又陷入了迷茫之中。该不该安心接受眼前的一切?这是不是我一心追求的未来?普通县城出生的我始终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大城市里一套房”的梦想。
为了实现在大城市拥有一份体面、稳定且薪水可观的工作,我转而放弃了眼前几家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开始了漫漫“公考”路。先后经历了国考和四次省考,从北京跑到上海,辗转又奔赴广州、南京,眼看周围很多同学签了工作,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终于,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在公告栏中看到了金榜题名的自己。那一刻,喜悦交织着辛酸,雨水夹杂着泪水……
静下心来回忆这一年的奔波和汗水,从最初坚定的读研信念,到现在成为一名准公职人员,真的很感谢当初那个奋斗的自己和那段忙碌的日子。
告别首都回家乡
大宝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作为一名极其适应北京的南方人,作为一名扎根人大6年的新闻学子,我深爱首都、深爱母校。
然而,招聘季结束,我选择了回家——回到福建省会榕城,继续经营我的人生。
北京是大多数学子理想的居留之地。我在招聘季的奔忙中和同学们一样,几度迷茫。学子们就像一群辛勤的蜜蜂,乌泱泱涌向每一个专业对口岗位的招聘战场。
“地域选择要先于岗位选择。”我很庆幸在好友的提醒下坚定了一些想法。
相对北京,榕城更多地包含了我亲情的眷念,更多地提供了亲友网络的绵延。我深知,地域的选择是我扎根的前提,尽管能够做到三五年闯荡之后再荣归故里,但我不能保证之后的起点能够比应届生时期的更高更好。我告诉自己,假若想回家的心苗不死,那就早早地回家经营。
当大部分同学将简历投向了各大党报、电视台、互联网公司时,我更愿意尝试将新闻专业知识运用于其他行业。跨行业找工作并不容易,尤其当一个新闻学子在无复合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跨行业就业。为了尝试,我曾在通信行业实习并参与其校招;为了尝试,我曾只身赴上海某证券公司实习,亲自投身互联网金融市场开拓业务。最后,我接到了某大型金融央企的福建省级公司录用通知。
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状。
找工作过程中的坎坷与艰辛,其实在全盘开始前就已了然。在地域选择上,地方招聘机会与北京相比自然少得太多,大型央企的省市分公司已属佼佼者。在跨行业就业方面,我所选的行业也只能基于已有的实习经历,从基础做起。尽管面临过性别歧视等不公平的经历,但我相信,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在用人单位的选择中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提升自己,常怀感恩,是我求职甚至就职路上的最大收获。
越找工作越坚强
赵雅娇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
我今年即将毕业,之后会进入媒体行业工作。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年的求职光阴,我只能想到“五味杂陈”,求职过程中不只是到处碰壁的失望,也不仅是找到工作尘埃落定的喜悦,更是一个不断和自己较劲妥协的过程,是对自己人生的又一次打磨与历练。
去年,跟着秋天一起来的还有求职季。虽然早已经听很多有经验的过来人说过求职季会遇到的种种状况,但当它真的来临时,我还是很忐忑,尤其如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北京户口指标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虽然我早已明确了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但为了保险起见,投简历时我仍采取了“广撒网”的海投策略。
由于媒体招聘普遍比企业晚,因此前期我投了不少企业。现实总是喜欢给人泼冷水,就在我觉得自己符合招聘职位的所有要求且条件不错时,中粮集团、中国邮政等企业却在简历关就把我刷掉了。看着身边一些同学收到了笔试邀请,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不过这也让我明白,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选择的是更适合自己的人。从我过去的实习实践经历来看,媒体更适合我。
所以后来,我把求职重心转移到自己更想去的媒体行业,并提前做准备,在短时间内补充了大量新闻类知识,并提前练习将其运用到笔试和面试中。媒体的招聘时间晚也意味着我找工作的战线会更长。在等待期,看着别人有了工作而自己没有着落,加上毕业论文也进入到集中写作阶段,感觉压力巨大。这时,我会给自己加油打气以控制情绪,同时提前做好计划,避免手忙脚乱,力争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
回顾找工作那段时间,我郁闷苦恼、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时只能以阿Q精神给自己鼓鼓劲儿,也会跟同学一起吐槽抱怨、互相安慰,看起来这些对找工作都没用,但也正是这支撑着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最终变成一个打不倒的小强,从一次次的心理落差中爬回应有的高度。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饲料英才网 https://www.siliaoy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