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作者:更新日期:2011-04-06 08:54:07来源:财新《中国改革》 2011年第4期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01日
对话人:斯蒂格利茨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纽约曼哈顿上城,哈德逊河北岸。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和他的夫人安雅住在一处老式公寓楼的四层,宽敞而清雅。
那晚,好客的主人盛情相邀,我和朋友们欣然前往。进门后先见到女主人安雅,然后斯蒂格利茨从他的书房出来热情招呼。接下来是很长时间的痛痛快快的交谈。和我在许多公开场合见到的很相似,斯蒂格利茨自然而坦诚,简直像个孩子,他可以静心倾听但也有问必答,既没有架子也绝不辜负听众。我们的交谈范围甚广,从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落马谈到高铁建设,又从不久前的“限房令”议及中国通胀。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对中国的熟悉和兴趣。参加这次晚宴的客人除了我,还有两位财新同事、两位哥大学者以及安雅的父母,话题也越扯越宽。
很快地,因为他的智慧,这位67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成了晚宴的中心。他说的不一定全对,在座的人也不一定完全赞同。但这些话是伟大学者的思想流淌,人们都会竖起耳朵。
晚餐前前后后三四个小时,斯蒂格利茨与朋友们仍谈兴未尽。我们在门厅穿戴,斯蒂格利茨过来坐在一张小凳上继续和大家对答着。安雅在一旁笑道:有人是“苦力马”,有人是“秀马”(working horse and show horse)。约(斯氏昵称)就是一匹“秀马”。嫁给一个这样的经济学家多好,我想说的时候说说,不想说话可以不说话啦。我大笑。
而斯蒂格利茨似乎没有听见这些议论。面对连绵不断的提问,他的回答也是滔滔不绝。早在席间,我就问过他——我们的交谈可不可以报道,他率性随和地说,“可以”。录音机便一直放在面前。
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名字与许多荣誉联系在一起:1979年的克拉克奖得主,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又以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评者著称。在经济学领域,斯蒂格利茨都很有建树,特别是对信息经济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中称其学术成果“揭示了当代信息经济的核心”。他关注对全球化的管理,被认为属于“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他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评者。
这里是那天晚间聚会交谈的摘要,顺序略有调整。提问者不仅有我,还有同事汪旭和其他人。这里权做“众问”,请听“斯答”。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饲料英才网 https://www.siliaoy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