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作者:更新日期:2016-05-11 14:55:19来源:今日头条
销售部来了个新同事,叫阿涛,大学毕业没多久,聪明,热情,阳光,英俊帅气,而且还非常谦虚好学。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非常渴望成为职场精英,成为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主管看他形象好,素质似乎也不差,于是干脆就留在身边当助手,希望他好好锻炼锻炼,能早点成长起来。
他一开始表现的是也很不负众望的样子。挺努力,挺拼的。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同事们安利或者@各种各样的工作秘籍。
每天我们上班,第一件事,准是他在哪里口若悬河,不是滔滔不绝介绍他手机上的新APP,就是在我们前面的小白板上写下他搜集来的各种励志名言和警句。他也不乏热情和热心,更加具有分享精神,在上班时,乃至在下班之后,常常给我们的微信上转发各种各样他读到的好东西,比如“改变你生活的35个计划,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啦,“65个很屌的支持铁律,你一定要记住”啦,乃至“XX十大方法”“xxx八大技巧”之类的,更是络绎不绝,层出不穷。
与他在学习各种技巧和方法上的热情和勤快相反的是,他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常常出错。究其原因,都是些非常非常小的事,比如,上司交代他去做某件事,他总是还没有听完,就说“我知道啦,我知道啦”,急匆匆走啦,结果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上司的意图,总会漏掉一些关键的东西没做,或者有些事情本来不需要多做,他却在一边忙得不亦乐乎,画蛇添足干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还有,工作做了一半,进度严重拖后,他也不跟上司报告沟通,就那么自顾自折腾,事情做完了,上司出差去了,他也不给上司说一声。
每当上司提醒他,他就说:“你没有说做完要告诉你啊”、“我知道,就算按比原计划进度慢,也不会影响结果的”、“我都比你要求的多做了那么多,你怎么还批评我?”“这好像不是我的本职工作吧?”……主管每每被他气的七窍生烟。不得不斥责他一通,或者拿来帮他重新调整一番,他才又不得不回去重做各种工作。
但他的这种不是做多就是漏做,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习惯总是改不了,上司不得不把他从原本期望他能做好而特意调整的重要岗位上调走,去做一些不需要理解上司意图的报表统计之类的工作去了。
其实,像阿涛这种类型的员工,我见过很多,虽然表现不完全一样,但特点却非常类似,就是:缺乏对工作基本和基础的学习和训练,缺乏对工作基本规则的尊重,总是想着省略掉工作基本功,从哪里学点类似于“独孤九剑”或者“降龙十八掌”之类的功夫秘籍,一招奏效,一招制胜,在职场上脱颖而出,成为精英。
但其实这样的想法非常危险,且不切合实际。在真正的工作中,其实是没有什么速成的秘籍的。所谓“xx技巧”“xxx方法”不是不能看,但那最多只不过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或可参考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而已,并非是能改变工作能力和提升工作水平的真正技巧。工作的真正技巧和能力体现,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归原点,思考并做好那些非常简单的基础和基本工作。所谓的能力,在这个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累积出来。
怎样回归原点,做好那些基本呢?
1、认真倾听
是的,你没看错,我说的确实是听。在工作职场中,要做好的第一件事,绝对不是你认为的滔滔不绝说,或者没完没了的表现给别人看,而是最最简单的听。阿涛之所以做得不好的原因,固然与主管教导他不得法有关,但这不能全怪是主管的错,从自身角度讲,他没学会听,才是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
在刚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认真倾听”非常重要。
工作前,先听清楚上司或同事的表达,才能理解他希望做的是什么,或者怎样做、做到那种程度。工作,不仅仅做就行,而是做对,做到恰如其分才好。少做是不济,满足不了上司或者岗位对自己的真正要求;多做则是浪费,有时候甚至会变成添乱。
在工作中,自以为反应机敏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有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这件事应该这样做”。但其实,却未必。虽然公司或者某种岗位和工种的叫法和名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但每家公司的文化和每个岗位上的人是各不相同的,同样,每个上司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在开始一件工作之前,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环境、条件、具备的资源、事情的轻重缓急、上司需求侧重点等等,自己要学会看,去思考,并确认,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定不能被脱离了具体环境和条件的所谓“技巧”、“方法”、“铁律”带偏,要先抛弃“先入为主”,认真观察和倾听,弄清楚上司要求和同事托付的事情,才是工作的第一课,做好工作的真正基本功。
2、在别人催促前先行回报
不管是上司交代工作,还是与同事之间配合协调,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他其实非常需要知道你的工作进度怎么样了。
一件事情,不是只交代结果就行了,特别是公司的工作。因为,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彼此相关,而且互相渗透的。上司交代你一件事情去做,不仅仅是你做完就拉倒那么简单,很可能是他需求这个工作结果与别的工作进行整合,或者这些工作可能就是他负责的更大工作中的一部分。
不管是怎样的情况,你的结果,都会影响到他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得学会在他(上司或同事)催促前必须进行回应和报告。回报(不是汇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可能只需要几秒钟,比如“我还有两个小时做完”或“我已经把文件送到了”等等之类,但它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他会让委托你工作的人清晰知道你的工作进度和状态,从而省略掉跟踪你的工作进度的精力,全力放在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上。
3、会工作的人应该让周围的人变得轻松
在工作中,任何一个人的工作单独拿出来,意义都不大,唯有大家的工作互相渗透并组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此,所谓的工作,不能仅仅是学会了什么技巧,自己的效率提升了多少这类简单的概念,而是要明白:我们与上司和同事之间的互相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工作。
从这个角度理解,所谓“职场”,其实就是人们互相合作完成工作的场所。因此,所有的工作,其实是在彼此的互帮互助中才能不断推进,并最终完成。如果能理解到这点,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工作中,不仅仅是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才叫会工作,而是能考虑让其他人也顺利展开工作的同时,并能自助采取行动的人,才叫真正的会工作。
能这样思考的人,才可能做好工作,也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精英。仅仅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不算能力,能做好自己份内事,并同时也能配合和协调同事一起做好事情的人,才是真正的精英。
实际上,看看我们周围,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但凡做大事的人,都不是独善其身的人,而是些擅长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帮助的人。愿意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换个角度理解,能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肯定是个能让周围的人的工作变得轻松的人。当我们能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日常工作的时候,我们自然也就开始变成了一个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此时,不用去刻意追求,其实你就已经是职场精英了。
4、会处理非本职工作的人,才是真正会工作的人
我常见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抱怨自己烦或累,原因是上司不像话,常让自己做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或老板太抠太剥削,总是让自己做非本职的工作。
这个观念真的对吗?如果你真持这样的观点,我其实难以反驳。确实,每份工作,看起来都有它的边界,也有相应的文字和条款的规范。但你在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得问问自己:我是一部机器吗?我的能力只会或只能做这些“说明书”上的事情吗?我一辈子都要过“说明书”式的职场生涯,永远一成不变吗?
如果不是,如果不想,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和能力都有所期待,那么,我的建议是:让能力走出“说明书”框架,让自己的认知和视野乃至看问题的高度和境界,也超出“说明书”框架吧!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明白,虽然我们负责和分担的内容是一定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只要做到文字上写的和规定的内容就万事大吉了。外部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相应的,对公司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内部会出现文字之外的变化是非常正常的。一个成长性的人,不会将自己困在文字中不进步,而是努力拓宽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边界,成长速度超过公司平均的成长速度,才能跟得上未来的发展,或者说在未来的机会面前才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上面我们也提到,所谓工作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实际上,公司这样一个集体之所以能比个人所做的事业强大,就在于公司集合了成千上百人的力量和智慧。即便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发现一件事情做得不对,或者某些规矩制定的不妥的时候,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来,自己或者与同事一起修正和完善它,从工作的角度来理解其实才更符合逻辑。
同事就像同乘一艘船的人,公司就是我们的船(即便终身不是,但至少那段工作的航程是),所以要学会命运与共,基于常识和工作需求,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力,即便得不到什么,就算是让同事变得轻松一些,也好。
更深一层说,能观察别人,能自省自己的人,会用自己之长补别人之短,能调整自己缩短,借助别人所长的人,其实是一个会集中他人智慧的人。实际上,任何真正优秀的人,都不是独善其身的人,而是类似于我上面所说,这样,能超越于狭隘的多做少做边界,主动思考大利益、关注大格局的人。当你的眼光、能力和格局超于“说明书”“岗位职责”的时候,请问,你的上司和老板,还会把你按回到那些狭隘、简单的“说明书”岗位上去工作吗?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饲料英才网 https://www.siliaoy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