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饲料英才网!我要找工作我要招聘 手机版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疑难解答> 官二代写给想进公务员队伍同学的扫盲帖

站内搜索

手机扫二维码资讯频道

饲料英才网资讯频道

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疑难解答

官二代写给想进公务员队伍同学的扫盲帖

作者:饲料英才网更新日期:2012-02-22 09:17:44来源:饲料英才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8【我要评论】 【我要打印】
文章概况:

      爷爷县委书记(90年代退休),老爹是县级市某局局长,从小到大就是家里一路安排,毕业之后放弃了家里安排好的公务员道路,毅然选择了去职场打拼。国企、私企、外企都混过,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每天被老板剥削的很辛苦,不过不靠家人一分钱赞助,也还是买车买房。看看自己和身边的朋友走过的路,还是很有感慨,突然想起来发这么一个帖子,也算是对很多想要进公务员队伍的同学一个扫盲帖吧。

      关于公务员福利工资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公务员这个职业是个旱涝保收的行业,但是并不代表收入一定都是很优越的,甚至有些地方连中等都算不上。天朝的公务员收入是与地方财政密切相关的,财政收入高的地方,例如北上广,做公务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性价比来说,是很吸引人。但是在内陆很多城市,财政收入非常窘困的,在那样的区域,做公务员是没有太大意思的。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从安逸的角度愿意回家呆体制内混饭吃。也有很多人会说,当公务员不是为了那么点死工资,是为的权利寻租。我只想说,有这样想法的同学,真的是把官僚机构想的太弱智了。天朝的官僚机构继承了先秦两千多年的文官体制和苏联的集权体制,再加上土行孙未完成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制度本身是为官僚阶层服务的。但是,在你自身掌握起码的权力级别之前,你是很难享受到寻租的。

       当年毕业不愿意回家作公务员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务员太TMD没钱途了。那个城市,70%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土地拍卖。几任领导为了装点门面,透支了未来十年的财政收入搞市政工程,因此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可想而知。现在都实行阳光工资,大学生进来一个月才一千多,刚刚够吃饭。老爹每个月的实发工资也才两k多,因此经常调侃老爹说,“我一年交的个人所得税和你的工资一样,你的工资实际是我这个纳税人发给你的”。当然,老爹的工资相对于福利来说就是浮云了。每年1个月出国考察(就是公费旅游)指标,国内旅游则是无时间和经费限制,在局里当了十几年的一把手,分了三套房子。但是,如果是作为新毕业进来的大学生,这样的福利待遇想都别想。领导安排你出差纯粹是当劳动力,不用想旅游。福利分房也不用想,最近几年听说市里公务员唯一的福利分房,就是市委统一修了一批别墅分给市直各个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市场价100万,得花50万买。

      有很多人说公务员奖金发的多,话说这个真的和一把手的性格和偏好有关,阳光工资是没有奖金的,奖金的发放属于单位内部小金库的分配。有些单位领导敢捞钱,也舍得给下属分钱堵别人的嘴,奖金就会不错。有些领导敢捞钱,但是不舍得分钱,你就只能干瞪着领导吃肉自己喝粥。

      假如你分在我老爹这样的单位,就不要指望了。家世可以说非常的清廉,爷爷属于那种一心为人民服务类型,就只说一件事,他前几年因病去世时,要我奶奶把他的存折拿出来分一半交党费,存折一共才二十来万。老爹继承了这个光荣传统,不刻意弄小金库,每年小金库的来源就是几十万行政罚款神马的,分摊在百把人的单位里,也就是组织下属去旅游吃饭,没啥实际奖金发的下来。

      先谈了小地方公务员的现状,再谈一下发达地区的公务员。

      前面有说到,公务员是吃财政饭的,是纳税人养活的,中国税收收入增幅貌似是GDP的两倍,因此也说明了为什么神马每年那么多人想进体制内分这个红利。天朝的现状一直都是农村反哺城镇,小城市输血大城市,体制内的优越性在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城市并不明显,在发达地区才能够显示出来。

      拿京都来说,它是很早就实施三五八一工程的(普通科员月薪三千,科长五千,处长八千,局长一万),但是他们的实际收入是不止这个的,发达地区由于财政的充裕,打着消费高的幌子,单位会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奖金购物卡下发。这个隐形福利不好估计,前文说的和单位一把手性格是直接相关的。

      我认识有几个朋友分别在某直辖市几个市直机关工作,有一个在纪委工作的兄弟由于之前领导站错队被双规了,双规的名义却是私分小金库。新上来的领导想搞政绩上位,狠抓小金库,于是他几年下来毛的福利都木有,拿着3k死工资在大学城群居。另外一个在民政工作的哥们由于领导是太子党,天不怕地不怕,除了老婆,神马都敢给员工分,几年下来房车都有了。

      另外再说一点,中国的现行公务员体制。越往上的机构,升迁越容易,位高权轻,实际权力寻租能力很弱。越往小的机构,升迁很困难,位卑权大,实际寻租能力很强。

      比如在中直机关里,毕业的大学生进去,如果为人处世比较机灵,四十岁前混到处级没什么问题,再往上就要看造化。但是中直机关里,处局级别的官员骑自行车上班的大把,很多并不是如影帝一样作秀,他们那是真没多少钱。按三五八一的薪资来说,一个处长一年也才十来万。京城里官多了去了,很多清水衙门的处局级干部也没油水可捞。京都里面分房子的单位并不多,即使分房子一个处长也很难排到位。京城米贵,京官难做,这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

      如果是在地方呢,处局级的官员有着很大的权力,三年清书记,千万雪花银。但是如果久在地方呆,不打通天地线,是一辈子升迁无望的。对仕途有野心同学,理想的状态是先在中直机关熬几年,提拔到处级然后申请下放地方,捞够钱和政治资本后,再由地方转回中央。

      所以,综合来说,刚毕业的同学要是想考公务员,一定要慎重,一定要考财政收入好的地区的公务员才有意义。要是考神马内陆不发达地区,还不是你的家乡,还是不建议报考。去了之后你才会发现,每月拿着一k多的死工资,毫无灰色收入可言,呆上几年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完全废掉,那个时候你想辞职就会发现根本没企业愿意要这样的人,你的一生就毁了。

      前面说了这么多,也谈谈哪些类型的人适合去体制内混。

      1、家里有点背景,回家去当公务员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工作清闲,待遇虽然不高,不过熬年龄还是可以慢慢混上去,不过如果没七窍玲珑的机灵劲,熬到科级就到头了。现在地方上行政机构内部越来越讲血统论,虽然有着表面上的回避制,不能在自己直系亲属任职一把手的机构里任职(旁系亲属可以的,老家有两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去一线城市混了半年发现果真不好混,于是都被老爹塞进单位了。话说帮亲戚这种忙真的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后面会慢慢讲到的。)不过这年头讲究的是共赢,可以互相照顾。张三安排李四的闺女在自己手下任职,李四就得安排张三的儿子。日后小字辈们熬资历升职,自然也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罢了。

      我有个发小,是世交,上的也是同一所大学。大四时本来也一起去参加招聘会,想先去外面闯闯,不想回老家宅着。结果被那种气氛给吓到了,晃了两个月没一个企业看上他,于是回家参加公务员考试,分到了我老爹的单位。每天工作确实相当的安逸,年年进步先进也少不了。家里给他留了两套房子,用车的话他老爹单位的司机随叫随到,虽然工资不高,一个月还不到两K,他也根本不在乎这个钱。每次去他家吃饭,他老爹就会说,你在外企工作太辛苦了,什么时候想回家了,叔叔这还给你留着位置。很多时候看着自己每天工作这么辛苦,也还是经常想着要不要回家,现在每年20万的收入在魔都也只是工薪一枚。(不回家的原因后面会慢慢写到,从中学开始就不打算进体制内混饭了。)

      2、觉得外面竞争太激烈,想进体制内避雨的同学。

      还有很多体制外的同学从小就认定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把考公务员作为就业的唯一目标。公务员相对于企业来说,确实要轻松很多,这是一个严进宽出的机构。只要你不是干了当面扇你们领导巴掌的蠢事,你可以一辈子呆在这里。除非,你们部门被改制掉(不要认为不可能,以家里六十多年的天朝官宦史告诉你,这是在未来很可能发生的事,后面慢慢讲)。另外,公务员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不错的,虽然刚毕业的学生根本就是个体制内跑腿的,一般人起码不愿意得罪你。

      这里也另外说一个故事,现在有很多人神话公务员,认为人生唯一目标就是考公,觉得并不是那么回事。老实说,公务员只是个中等就业的选择。拿自己来说,身边家世差不多的朋友,最能读书的都考取公费去国外留学并移民了,最有生意头脑的都利用家里的关系经商作生意了,不愿意靠家里关系的都这样去北上广漂着了,老实说,只有最没有能力想安逸生活的才回家去作公务员。

      有个中学同学,就是个考公迷,大学毕业了回家连续考了四年,去年才花钱进了地税。话说此君考上公务员之前一直抑郁不得志,进了地税就犹如范进中举一样,洋洋自得。春节回来同学聚会,此君席间一脸指点江山的架势,好像进了政治局一样,而且很藐视我这样的外飘一族(上学时很低调的,中学同学里除了几个要好的死党都以为我父母是普通职员),很容忍的笑了笑,没理他。过了几天我家在外面吃饭时,恰好同学单位聚餐也在那个餐厅,他们单位的头曾经是我爸的下属,进来餐厅时看见我老爹坐在二楼,特意过来敬酒,让那位范进同学花颜失色。

      3、属于人精那种,而且还很有政治野心的,名牌大学毕业,有丰富的学生干部政治经验(班长神马的不算,至少也得是学生会主席)的同学。

      你如果属于这样的类型,去公务员混吧,这是你最好的舞台,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这些不具备也不要紧,你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一样能够混得好,例如文章写得好(可以帮领导写公文),酒量好(可以帮领导挡酒)。

      有个大学同学,羽毛球特招生,大学里除了打打球,典型混吃死宅男一枚。毕业了考上了公务员,在机关一直干打杂的事。临到年末的时候,全市机关开运动会,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喜欢打羽毛球,结果他一路轻松过关斩将拿了冠军。书记一看,小伙子还不错,直接要了过来作秘书,现在生活滋润异常。

      关于公务员薪水

      屁股决定脑袋,身处不同的环境,自然要为自己所处的阶层说话,所以开这个帖子本来也无意和别人辩论什么,因为当年要是回家当公务员,也会拿这样的理由为自己加薪辩护,不过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来谈几点。

      1、按照普世价值观和天朝一直宣传的教义理论,政府是服务性政府,并不是管理型政府,公务员是公仆,也就是社会公共服务者,并不是社会管理者。拿企业和社会作一个对比,纳税人就相当于市场部研发部,是创造直接效益的,公务员相当于行政部门,不创造效益,是通过建立和运营平台来支撑企业运作的。因此,公务员理应和企业的行政部门一样,只能享受中等工资,不应该拿高收入。实际上,绝大部分国家,公务员也就是中等收入水平。

      2、高薪养廉其实是个伪命题,目前运作的最良好的就是新加坡和香港,但是天朝在宣传这个的时候往往没有说,高薪养廉的前提是精简的政府机构和完善的监督体制,缺少这些前提的话高薪根本养不了廉。赞成高薪养廉,认为这一前提是至少裁减70%公务员以及相应机构(包含事业单位,这一比例数字是家人根据一个城市的运营情况得出的结论,并在很多同僚那里也得到认可),将裁减部门的收入可以补偿一部分给留任的公务员,不过这个实施短期之内更不太可能。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是赶不上公务员体制的增长速度,所以高薪养廉是做不到的,财政是要因此破产的。

      3、貌似列宁说过,一个政府官员的工资不能高于一个8级钳工的工资,我国的公务员薪资标准是按照苏联的模式来的,这个也是马教教义的基础,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因此虽然社会现实早已和理论完全脱节,但是这个教义是不可能更改的,否则中共就没有了合法执政权。

      现在公务员都实行阳光工资了,公开的工资都不太高,隐性工资详见前文,这个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老实说,作为正式行政编制的一个公务员,在当地收入基本是在中等及以上,基本生活是没问题的。

      涉及到买房这个话题就很复杂了,吴仪曾经公开说自己年薪12万,靠她自己工资是一辈子在北京都买不起房子。有些单位是可以集资建房,自然有房分,而那些不集资建房的,也只有自认倒霉,高房价是一个社会问题。楼主仔细算算身边认识的朋友,完全不靠家里赞助能自己买房的,好像这个比例还不到5%。

      关于公务员和企业

      前面都谈的是公务员,现在讲一讲企业的一些情况。毕业了先在伪外企混了一年,又去某垄断央企混了几年,作到部门经理了又跳槽去了外企,对这几种企业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谈国企,早先时候国企并不是那么炙手可热的香馍馍,记得自己大四招聘时,外企的受欢迎程度还是超过国企的。前几天居然在职场板块看到有人发帖说宁可作国企看门狗也不作外企领头羊的帖子,实在感叹世事变化之无常。

      九十年代推行国企改革,三千万人集体下岗。不过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包袱都被强制下岗推给了社会,又通过行政之手在很多领域设置了门槛限制,因此国企最近几年又火热起来。特别是年薪十万抄表工、天价天花板等热门事件,仿佛给国企这两个词带上了无尽的光环。想说的是,真相,不止一个。国企不但不同行业间的收入水平相差大,同一个企业内部收入也是非常高。

      国企,顾名思义,它的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以自己的职场经历来看,国企的竞争力是远落后于私企与外企的,它的盈利能力来自于垄断。按照行业划分简单把国企划分为绩优股、温吞股和垃圾股三种。

      我认为的绩优股为电力、烟草、能源、通讯、传媒、金融、地产,温吞股为汽车、机械制造、钢铁、医药以及其余的央企,垃圾股为轻工、物流、以及众多市属国企。从排名很容易看出,国企的盈利能力与该行业的垄断水平是成正比的。

      有很多同学可能要问,国企和公务员以及外企,如何抉择的问题。我认为,你需要了解你收到offer的含金量,然后再进行比较。同样是国企,电力和轻工的收入相差很大,电力行业内部,供电局与电厂相差也非常大,不要被国企这两个字迷惑了。

      最后谈一下自己对国企未来的看法吧,我认为国进民退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下去(时间大致为10年),未来私企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困难,只能在国企不涉及的领域寻求发展。外企将会两级分化,垄断性外企将一直保持优势(其实央企一直都在寻求同行业垄断外企的管理技术与资本投资),小型外企将会逐渐福利本土化。但是不看好国企的未来,因为靠政策扶持的企业,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企和公务员差不多,严进宽出。过去的十年是国企改制后,国企的疯狂扩张期,在未来的十年,当政策给予的扶持到达顶点后,国企将面临极大的财政压力。伴随着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那批既得利益者退休,国企将会再爆发一次改制下岗潮。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回事,在天朝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天朝没有什么新鲜事。四十五十年代初知识分子受尊重,(我爷爷抗日参军时高小文化就算是知识分子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反右文革全部被打成臭老九;七十年代末随着恢复高考以及286提倡科技是生产力,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八十年代流行起倒爷,又开始全民讨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过去的六十年中,曾经独领风骚的那些个职业:供销社售货员、食堂炊事员、屠夫、出租车司机等等,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浮云了。

      关于体制内的贪污腐败特权

      前面谈了这么多宏观方面的,下面来谈一下很多同学心向往之的体制内的贪污腐败特权。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官场现形记》,这本书上的内容虽然过了一百来年,却毫不过时,可以作为有志于贪污的同学用作教科书。

      看过一个数据,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在全世界貌似是排名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居民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貌似是劳动报酬的一倍,这个数值之间的差异,官方统计数据一直说这是个体劳动者的报酬,未纳进劳动报酬。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这个差异数字的80%,就是大家俗称的灰色和黑色收入。

      事实上,在天朝,收入的构成主要来自于4部分:阳光工资(工资单的收入)+福利收入(不列入工资单,但是合理的收入)+灰色收入(不合理的收入,违反道德和规章制度但不违法,或者法律角度很难去判罚)+黑色收入(不合法的收入)。

      阳光工资和福利收入无论体制内外的劳动者都能够享有,根据企业盈利水平和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会有不小的差别。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主要体现于政府机构和企业的领导层,以及拥有权力寻租能力的政府机构或者企业里的关键部门(例如政府里的公检法、工商,企业里的采购部、市场部)。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是15倍,这个是仅计算前两部分的收入,这个数字已经很触目惊心了。如果把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统计进来,统计非常困难,依稀记得看过一个财经数据,这个比例在50倍左右。

      就企业里的灰色和黑色收入来说(只包括私企和外企,相当多的国企由于财政是要为之买单的,所以归类到政府机构一类),由于企业领导层自身就是企业规章的设定者,所以先天就拥有享有灰色及黑色收入的优势;要害部门的监管和审计受限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缺陷,是消除不了的。事实上,任何国家的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并不显得突出,企业里的灰色和黑色收入群体,数量并不大。毕竟企业是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而获取利润的,这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个群体可以忽略不谈。

      在目前来看,灰色收入以及黑色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体制内成员,来自于他们对公共权力的寻租。当前之所以公务员大热,主要还是因为大家看到了这个,其实这个收入真的没那么容易拿,简单谈谈自己知道的吧。

      先谈灰色收入吧,灰色收入主要是指那些不合理的收入,但是又够不上违法的范畴,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

      灰色收入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

      1、发票报销假账,主要包括餐饮、油票、礼品发票等等等等。

      这个是广大群众最耳熟能详的灰色收入了,鹿特丹的橱窗女郎都会对着东方面孔的恩客说“发票,报销”,用来招揽顾客,证明地球人都知道这个。每年的三公开支上万亿支出,估计其中至少30%都是花账进了个人的腰包。

      很多政府机构,阳光工资就只那么一点,福利收入也还是要受审计的,那么发票报销假账就成了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员工按照级别享受报销额度,这个也都成了福利的一部分。

      另外,财政拨款的机构,每年在年初都会作一个预算,这个预算一般都是按照远高于实际支出的额度去申请的。在年底时会发现还有很多预算没有花完,那么领导就会号召大家赶紧报销,或者单位临时大采购发福利,把这笔钱花完。只有把今年的预算全部花完,明年才能提出更高的预算。

      发票报销花账由于技术含量低,无风险,收益大,一直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不信在楼里统计一下,有几个没报销过假账的。在国企混时,也经常这么报销来着,出差一次多报销几k。没办法,国企规定的补贴太低,那个标准沿用的是九十年代数据,出差住宿标准连如家都不够,按照标准出差得饿死。对于集团公司颁布的这个条款,老总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报销不太过分,都不会问,也不存在审计一说。

      去了外企后,补贴标准比之前提高不少,但是严格加强对费用的审计。我就听说过有同事点背被查出来的事情,一笔两万多的住宿费让财务起了疑心,于是直接打电话去酒店查询,那个同事最后为这笔钱自掏了腰包。因此也从来不报花账,也不差这么点钱,何必冒被审计的风险,名声也坏了。仔细算算支出,其实国企的这种方式浪费更大。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高薪养廉的前提必须是严格的监督,谁都不是圣人,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有一年暑假闲的无聊,去参加老爹部里组织的三个代表培训,其实就是部里打着这个幌子组织各个县市的一把手去旅游区玩。站在会议室外放眼看去,一群中年人或昏昏欲睡或百无聊赖,比大学教室还不如。散了会老爸一群同僚(十来个)约着去吃海鲜,结果误入黑店。餐厅老板遥遥看着我们一行大腹便便的行人走来,非常热情的迎接上来说:热烈欢迎xx部领导前来指导访问。只因那培训连续搞了好几期,周边餐饮的老板只要看到啤酒肚集体行动就知道又是xx部的人来组织学习了。

      这顿饭吃下来,本来按照菜单价格应该是两k左右,结果老板硬说要5k。虽然是公费买单,买单的那位自然也不爽,谁愿意被当凯子宰,于是众人纷纷与老板争辩,还有打电话要报警的。老板眼看不好,二话不说拿了一堆发票过来,递给买单者说,这是一万的餐饮发票,这顿饭就按4k结账算了。于是买单人掏钱回家,一场风波就此化解。

      发票报销其实只是灰色收入的入门级别,由于风险几乎为零,因此很多人都乐此不疲。见过的最多一次报花账,是我认识的某个叔叔,在省xx厅任副厅,由于厅里的一把手牢牢把住实权不放,几位副厅就纷纷只有打酱油的份,黑色收入是不敢拿的,只能动点灰色收入的念头。某次和他儿子也就是表弟一起去游泳,回来发现他呆在书房里整理发票,整整一个档案袋。过了一个星期,听表弟说,他老爹一次报销了二十多万,因为他要准备出国读书,资金不够,一把手也默认了这个。

      2、灰色收入的第二大类是权力寻租,利用自己的权力(包括自己的职务权力以及部门特权)去获取不正当收入,这一类分布的相当广。

      体制内有清水衙门和肥水衙门一说,每年公务员考试,诸如税务、海关、国土等等部门往往是报考人数打破头(去年我老爹的单位报考是200选3,地震局招不到人,从其他单位调剂过去的人)。现行公务员体系里,论阳光工资,同级别都是一样的,报考程度有这么大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寻租能力的大小。天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机构的热门程度都发生着变化,原因就在于政治改革对于政府机构的权力不断的作着调整分配。回顾过去,诸如计委、粮食局、海关、国土局等机构,或领风骚几数年而已。

      简单对自己了解的各个行业的权力寻租方式做一个点评。

      首先要谈公检法系统,话说公检法无论哪朝哪代,也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公认的特权部门。随着最近十来年社会矛盾的深化尖锐,这个系统的重要性不断在得到加强。这个系统的特点楼主认为就是系统内部升迁速度不快(相较于组织部、宣传部等党委系统和财政等行政系统而言),但是很有特权。这个特权不仅是系统内的领导才能享受到的,一个基层小科员穿着公检法的制服走出去,也都有人买账。这个现状充分说明了中国距离法制社会距离还远的很,人们畏惧体制内的成员滥用执法权力,报复自己。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这个职业,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公检法这个系统,由于自身升迁速度慢,而真正的“魅力”来自于它的特权,因此从升迁角度来说,基层不如机关;但是从实际收益来说,机关远不如基层。

      我有一个表哥,以中校身份退役时转业去公安,本来安排他去公安厅作科长,他却主动申请去了某偏远的派出所作副所,很多人都不理解。结果几年过去,他身家已经千万,当年和他同一批退役却呆公安机关的同事,还在租着房子。他的灰色收入也很简单,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非政府经营机构,都会主动缴纳向所里进行赞助,和黑社会收保护费一样。

      这个赞助不一定非得是金钱,优惠券消费卡都可以是赞助的对象,就连连锁的大娘水饺,逢年过年也得给所里的警察同志们成箱成箱的送速冻水饺,不送的话你就等着自己店里遇到麻烦时报警无人理睬吧。天上人间这类的失足妇女再就业机构,也是上供的大户,所里从他们的营业额里有抽成的。

      除了餐饮娱乐机构外,类似物流、制造业、物业等行业都会定期向所里进贡,大家看看重庆打黑倒了一个文强,连带着牵出多少私营老板就知道了,在天朝很多行业没有公检法当靠山,想都别想。搭表哥的光,有时候就去他那里扫荡各种券,神马麦当劳代金券、联华ok卡、xxKTV消费券,各种餐饮娱乐机构的应有尽有。上个月他辖区新开了一家日本料理,老板给他和所长一人送了两万的代金券,小警察一人五百。因此大家不要感叹为神马现在餐饮娱乐消费都这么贵了,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本文关键词:官二代 公务员 
分享到:

饲料英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饲料英才网 https://www.siliaoycw.com

编辑: kefu【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饲料英才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验证码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 即刻开始对话

饲料人才客服
饲料人才客服
电话咨询
官网客服:18510917120(微信同号)
杨先生:13520065826(微信同号)
在线帮助
收起
展开